北京市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,2025年上半年北京新能源汽车产量同比激增1.5倍,成为高端制造业增长的核心引擎。这一数据不仅远超同期全国新能源汽车平均增速,更印证了北京作为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高地的战略地位。
从产业布局看,北京已形成“自主品牌+新势力”双轮驱动格局。小米汽车北京基地、理想汽车智能制造工厂等8家整车企业构成产能主力,其中理想汽车单厂年产能突破30万辆,小米汽车二期工厂预计2025年四季度投产,将新增30万辆年产能。这种集群效应直接推动上半年新能源汽车产量攀升至历史峰值,较2024年同期净增超15万辆。
技术迭代与场景创新成为增长双引擎。北京率先落地“车路云一体化”示范项目,在亦庄、顺义等区域部署3000余个智能路侧单元,实现L4级自动驾驶商业化运营。小米汽车SU7系列搭载的“端到端全场景智驾”系统,已覆盖全国99%的高速公路场景。这种技术领先性使北京产新能源汽车平均溢价达15%,市场占有率提升至12.3%。
政策红利持续释放。根据《北京市新能源汽车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(2023-2025)》,北京计划到2025年建成全球首个“新能源汽车全产业链创新生态圈”。上半年,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增长41.7%,其中电池材料、智能座舱等关键领域投资占比超60%。这种战略定力使北京新能源汽车产业在价格战中保持20%以上的毛利率,远超行业平均水平。
随着小米汽车二期、北汽新能源极狐超级工厂等项目投产,北京新能源汽车年产能将突破80万辆,提前半年完成“2025年30万辆产量”目标。这场由技术革命与制度创新共同驱动的产业跃迁,正在重塑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版图。
版权声明
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,不代表百度立场。
本文系作者授权百度百家发表,未经许可,不得转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