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年盛夏,国内多地出现奇特景象:郑州、长沙、贵阳等地的五星级酒店门前,大厨们支起摊位叫卖卤味、炒饭,价格从1.5到78不等。这场“星级地摊”运动,既是高端餐饮的自救行动,也是行业转型的先锋实验。
生存压力倒逼模式创新
贵阳世纪金源大饭店的转型颇具代表性。受经济环境变化影响,其中餐包厢使用率从日均十几间骤降至不足五间,单日营收不足万元。总经理戴波坦言:“每月70万的人工成本像座大山,裁员不是出路,只能主动求变。”
\
7月初,该酒店将停车场出入口改造成移动摊点,推出椒麻鸡、辣子鸡等22道菜品。凭借“五星级品质、地摊价”策略,首日营收即突破7000,第六日达3万,超过中餐厅常态水平。更关键的是,摊点运营盘活了闲置资源——原本闲置的自助餐车加装防蚊纱窗后直接上岗,厨师团队全员转岗,既避免人力浪费,又保障了出品标准。
尽管星级酒店地摊生意火爆,但并未对周边小商贩造成冲击。记者走访发现,贵阳世纪金源酒店摊点主打卤味、热炒等预制难度较高的品类,而周边摊贩仍以烧饼、烤串等快餐为主,形成互补关系。酒店方还主动设置限购规则,避免恶性竞争。
这种“降维不降价”的策略,本质是资源再配置的智慧。贵州水投上善酒店通过社群营销延伸服务链条,将蔬菜礼包、家政服务等低价产品作为流量入口,去年转化出三四十场宴席预订,带动非房收入增长15%。酒店分管餐饮的副经理张俊算了一笔账:“地摊业务虽只占营收5%,但品牌曝光价值远超利润本身。”
行业转型的深层逻辑
旅游协会专家李杨指出,星级酒店摆摊现象折射出行业结构性升级。过去依赖高端宴请的模式已难以为继,2025年上半年,国内高星级酒店包房上座率普遍不足20%,较2019年下降60个百分点。在此背景下,企业必须跳出“舒适区”,通过外摆经济、社区服务等方式挖掘增量市场。
贵阳能辉酒店的实践颇具启示意义。该酒店不仅在街头设摊,还推出连锁包子铺,将早餐场景延伸至社区。总经理表示:“未来计划将地摊升级为‘移动美食站’,搭载智能设备实现线上预订、即时配送,打造‘没有围墙的酒店’。”
版权声明
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,不代表百度立场。
本文系作者授权百度百家发表,未经许可,不得转载。